首页 品牌 查看内容

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背后,隐藏着农产品新生态

2023-01-15 10:06:51

来源: 丽尔摩斯

文:财侦探 来源:丽尔摩斯

春节临近,荔浦芋口福公司仓库里一片繁忙的景象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100吨被特殊关照的荔浦芋头已在仓库就位,这是专为拼多多年货节准备的,数十名工人正忙着给芋头分类,装进精美的包装盒。春节前的这段日子,芋口福公司迎来日销万单的高峰,这些风味独特的荔浦芋头,将随着物流体系走向全国,走上天南海北年夜饭的餐桌。

▲近日,拼多多年货节大促上线,广西荔浦芋头将为年夜饭奉献一口糯香。何淞荧|摄

荔浦芋头又称“槟榔芋”,清朝康熙年间被列为广西首选贡品,2005年荔浦芋被选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
昔日的朝廷贡品,如今的民间家常。如今,即便在黑龙江这样遥远而寒冷的地方,也能非常方便地吃到正宗新鲜的广西荔浦芋头。

不仅是荔浦芋头,甘肃环县羊肉、山东乳山生蚝、福建佛跳墙,甚至8800公里之远的爱尔兰面包蟹,很多闻名遐迩的地标产区优质产品,都在通过新电商,走上年夜饭的餐桌。

据了解,全国各省市上千个地标产区的农产品参加了拼多多年货节,从东北到海南、上海至新疆等的农产品一应俱全。
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的年夜饭越来越丰盛——不仅是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多,通过地标产区的优质农货,很多人还找回了小时候的味道。

而丰盛的年夜饭背后,是一个新的农产品生态的崛起。

1

农货新机遇

就在几年之前,外地的芋头爱好者想在冬天吃到香甜可口的荔浦芋头,并不容易。

那时荔浦芋头仍然依赖传统线下零售,农户只能把芋头运到景区、市场上售卖,或者靠朋友圈带货,不确定性很高。

另一方面,消费者时常因为没有合适途径而买到价格虚高的芋头,甚至面临假货等问题。同时,荔浦芋头如果不做特殊的御寒包装和处理,运往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等地时,容易出现芋头结冰以及加热后芋头软塌、口感变差的情况。

种种因素,导致虽然荔浦芋头早已闻名全国,但是却始终没有打开全国市场。

2016年,刚刚大学毕业一年的龙启强,与朋友一起创办了芋口福公司,决定探索一条有些冒险的新路:到电商平台拓展销路。很多人想不到,芋口福从最初日均几十单到日销3000单,只用了两年时间。

“目前,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销量已占到公司总销量的90%。”龙启强说,线下批发都是现款现货,单量很少,而电商渠道起量快、销量大且稳定。

龙启强的成功,带动了周边很多人试水电商。自从搭上电商顺风车,荔浦芋头就一发不可收拾,昔日皇家贡品,一举成为网红农产品。

七八年前,85后刘国宁还是甘肃环县的贫困户。环县羊肉自古有名,但是始终只能在当地循环,没能破圈。

在大城市见过世面的刘国宁,决定返乡卖羊。那时他需要骑摩托车、赶班车去县里发快递。虽然地方偏远,而且快递费也昂贵,但因为电商销路好就一直咬牙坚持,最终刘国宁成了甘肃环县的羊肉产业带头人。

现在,他除了自己经营电商外,还做养羊合作社,带动村民一起养羊,自己则帮助村民卖羊。不仅他的羊肉生意越做越大,还一路带着老乡们把甘肃环县的羊肉卖向了全国。

这些年,依靠电商卖火的农货不只是荔浦芋头、环县羊肉,还有秭归脐橙、乳山牡蛎、四川和湖南的腊肉、安徽炒货等,全国范围内的万千优质农产品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。

▲农人将采摘的秭归脐橙抬下山

电商虽然已经发展20余年,此前多年,农货生鲜电商市场却不见起色,总是显得不温不火,如同鸡肋。这是农产品种植、流通体系的复杂性决定的,从产品端到消费端环节众多,而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阻挡农产品市场爆发的障碍。

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,是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创造的“产消对接”模式。这种模式省去了大量中间环节,不仅为消费者送去正宗、平价的农产品,也为品质农货带来更多曝光。

此外,拼多多的农地云拼、万人团、电商物流、冷链物流等一揽子解决方案,从根本上推动了农货的市场发展,让多地标农产品走出原产地,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

迎来发展机遇的,不仅仅是国内的农货生鲜产品,甚至还包括国外的优质农货生鲜产品,比如面包蟹。

▲登陆拼多多年货节的面包蟹,栖息于水深30到100米的沙质或沙泥质海底,是全世界最多膏的蟹种之一,被称为“膏蟹之王”。路远航|摄

面包蟹主要产地为苏格兰和爱尔兰,体型较大、蟹膏含量比大闸蟹多出6倍,以前只有在高级饭店才能吃到,而且价格昂贵,动辄几百元一只。

而在拼多多,进口面包蟹的价格大多在几十元一只,如果碰到商家或平台补贴,价格还会更优惠。因为物美价廉,在拼多多,用户对于面包蟹的好评如潮,“个头大、新鲜、拿回来里面的冰袋跟面包蟹都没有化,过年可以和家人们一起分享美食了”、“螃蟹真的很肥、肉很足,而且发来的时候还是冻着的,个个都很大”、“之前一直吃大闸蟹,后来干脆买这个,吃得实惠点。黄很足,吃得直接噎住了。”

▲在拼多多平台,进口面包蟹的价格大多在几十元一只,如果碰到商家或平台补贴,价格还会更优惠。 路远航|摄

让面包蟹质优价廉成为可能的,则是新电商的特质——平台“拼购”高订单、短爆发的模式,使源头可以集中发货,进而形成规模效应。

据了解,拼多多一直坚持生鲜农产品“零佣金”,今年年货节期间,拼多多还会再用“百亿补贴”“年货红包”等方式帮助消费者实现年货升级。

2

升级发展模式

荔浦芋头等诸多优质农产品走红的背后,是农产品乃至农业发展模式的升级。

我国一直是农业大国,但还不是农业强国,而且小农经济占主导,规模化现代农业非常有限,导致市场分散、效率比较低。

而电商借助前沿信息化技术,深度介入农产品市场各个环节,让很多问题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。在这些问题上,以农产品起家的拼多多走在了前列。

以拼多多的“农地云拼”技术为例,它借助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的技术,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了一起,形成一个虚拟的全国市场,也就是说,它将无数分散的小市场整合成了一个大市场。这么说也许还不足以说明“农地云拼”的意义,反过来看会更加明了,如果没有“农地云拼”,农产品就会产生两大问题——

首选,如果是分散的农户做电商,在没有平台赋能的前提下,一旦遇到大的需求,农户可能会没有足够的产品供应;其次,如果一个农户产品足够多,但他可能找不到足够多的客户。消费端和供货端的这两个问题,正是农货市场的核心问题。

▲ 图为夕阳下的广西荔浦芋绿色生产基地。何淞荧|摄

而解决了这两个关键问题,就相当于解决了农产品从0到1的问题。上文走红的许多农产品,根源上都是解决了这两个问题,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,无论是农户还是地方政府,才有可能思考更加深入的发展问题,由此启动一场脱胎换骨之旅。

随着环县羊肉的走俏,羊肉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。为了将羊肉产业化,环县开始引入科技力量,将养羊变得“科学化”,将种羊与肉区分饲养,而且进行草场的种植与规划,还进行屠宰深加工、使用冷链运输,将整个个链条的“科学化”打通。

同时,为了产业化,环县还全力培养人才。环县畜牧兽医局党组书记曹志鹏表示,2019年,当地持续推进“大学生养羊千人计划”和“万名职业农民培训计划”,培训养羊年轻人826人,建办县职专畜牧兽医专业“2+3”委培班,累计在读8个班380人,106名学生被送往甘肃畜牧工程技术学院大专班学习深造。

目前的环县,将近有400名大学生从事羊肉产业,他们分布在行业的各个环节,包括饲料销售、养殖、电商销售等。这与几年前十分原始的产业形态、人才结构,已经大相径庭。

荔浦芋头也迎来了纵深发展的新机遇。在荔浦市,围绕芋头产业,当地正依托电商平台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分工: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做电商;四五十岁的中青年人搞种植和加工贸易;六七十岁的老人则发挥余热,用数十年的种植经验提供粗加工领域的指导意见。这些投身芋头产业的“新农人”,不少能在销售旺季月薪过万元,很多农民工返乡投身其中。

▲荔浦芋头口感粉、糯、香、甜,颇受广大线上消费者的喜爱。何淞荧|摄

目前,生意红火的龙启强已经不满足于买卖芋头,他开始涉足深加工,提升芋头附加值。在芋口福深加工流水线上,工人们将清洗好的芋头放在削片机上去除外皮,随后送入无菌车间,由专人切割成块后送入零下三十五摄氏度的冷库中。处理好的芋头将被加工成奶茶店常用的小料芋泥、独立包装的芋头片等产品。这些芋头加工品,香气浓郁、口感粉糯,在众多商家看来都属于“上等货”,一经上架马上就会被采购一空。

和龙启强一样打算做深加工的,还有陶杰,他是拼多多平台上菱角品类排名第一的商家。

2016年,他开始上拼多多销售洪湖特产的菱角。在那之前,他主攻的平台是淘宝,已经做了多年但没成功。注意到同行通过拼多多卖橙子取得成功后,陶杰也迅速跟上。

拼多多给他带来了“惊喜”——流量特别大,之前做其它平台的时候一天只能发200、300单,但做拼多多没多久一天就能发2000、3000单。在那之后,陶杰的农产品电商生意便转移到了拼多多上。

陶杰在拼多多顺利收获第一桶金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赶上了平台的流量红利期。但仅凭这一点,并不足以支撑其在拼多多的生态里生存得更长久。实际上,在拼多多上做农产品生意虽然进入门槛低、流量大,但竞争更加激烈。据了解,农货商家在平台的生存周期大概是三个月。陶杰的成功的秘诀还在于供应链上的优势——首先洪湖本身就是菱角主产地,产业积累深厚;其次他及时在供应链上进行投入,保障了之后公司高速发展的需要。

现在,他的公司还发展成了当地主要的供应链服务商。借助这个优势,他开始向上下游同时发力——从2020年开始,他便去广东包下200多亩地种植菱角,向上游种植业进军;另一方面,他根据商超在预制菜上的商品需求,对菱角进行加工生产,向下游深加工拓展。

在平台的规模化订单刺激下,很多像陶杰一样的个体商户实现了自我升级转型,从个体商户转向了更成熟的组织化形态。而当这样的人越来越多,就会带动一个农产品产区发展模式的升级。

3

“新新农人”崛起

在新的农产品生态中,充满创造力的“新新农人”成了一支无法忽略的力量。

不久前,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,95后“新新农人”陈凯因与浙大博士生的暖心对话而走红,并引发全国网友的“野性消费”。两天内,店铺直播间观看人次超过600多万,订单量超过10万单,不仅一口气卖光了村里的240万斤蜜橘,而且进一步打响了“涌泉蜜橘”的知名度,涌泉蜜橘也被网友称为水果中的“鸿星尔克”。

不做空姐当“石榴姐”的95后何爽,也是最知名的新农人之一。2017年她从东航辞职,回到大凉山卖起了石榴,并带领村民将石榴卖到全国大江南北,一年销售额超过3000多万元,而且荣获了“全国优秀农民工”称号。

像陈凯、何爽这样带火某种农产品的“新新农人”,还有很多。根据拼多多发布《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》,在农产品品牌化方面,“新新农人”通过电商效应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,进一步打响了会理石榴、平和蜜柚、涌泉蜜橘、秭归脐橙、洛川苹果、宾川大蒜、盐源丑苹果、蒲江猕猴桃等农产区的产地品牌,呈现出“一县一星”、“一品一星”的现象。

在拼多多平台上,1995年之后出生的“新新农人”,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。据统计,新新农人的数量,2019年约为2.9万,2020年约为8.5万,截至2021年10月,超过了12.6万人,呈现爆发式增长,两年增长了近10万人。00后“新新农人”也已成为冉冉升起的新生力量,2021年前10月已达到20160人,并且仍在保持高速增长。

▲ 图为正在仓库分拣筛选圣女果的广西百色新农人吕晓盛。何淞荧|摄

其实,新农人的“新”并不仅是年龄意义上的年轻,还包含更多的内涵。

从学历上看,他们普遍具备大专、本科学历,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、海外留学生,95%以上均是返乡创业的“农二代”“果二代”。

他们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,与父辈相比,“新新农人”对电商、直播等创新模式具备先天的敏感度,同时,他们更懂经营与管理,擅长整合产业上下游产业链,从而拉动整个产业的发展。

▲ 图为正在直播带货的高阳麻山药新农人李宁。沈晓凯 摄

更为重要的一点是,“新新农人”群体普遍来自广大的乡镇与农村地区,而且同样对农业、农村怀有深厚的个人感情。在返乡创业过程中,“新新农人”更愿意回馈家乡,并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因此,“新新农人”群体积极回馈家乡,能带动当地就业,推动农产品品牌化与标准化,如此又能全面提高与保证农货的品质与品牌形象,促进当地农货的口碑,从而生产更大的销量。

农业需要高素质的新农人,新农人又能进行反哺,带动农产品的高质量发展,而良好的发展前途又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农人的加入,从而产生良性的循环系统。

而要让个性十足的95后们离开城市、回到家乡,从事农业相关的工作,必须给他们一个充足的理由,让他们有动力回乡创业。而现在这个理由已经无须强调,有了电商平台的全新赋能后,“农民”变得越来越有“钱途”,很多成功的“新新农人”已经做出了榜样。

比如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镇的李诗宣。1996年出生的“新新农人”李诗宣,是当地第一个从事电商创业的年轻后生。过去两年,李诗宣在平台销售当地肉牛、贡梨等特产超过2亿3000万,并先后带动当地多家养殖场、屠宰场、加工厂、经销商,以及超过100位95后参与到电商产业中,成为刘胡兰镇名副其实的电商产业带头人。

“在推动农产品上行的过程中,‘新新农人’群体通过自身的创业创新,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力量。”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,拼多多将持续加大在农产品电商培训的资金、人力的投入力度,结合的“新新农人”的知识结构和群体特性,建立针对性的电商运营课程,培养更多新农人和“新新农人”。

-END-

星标关注“丽尔摩斯”微信公众号 为您带来有侦探视角的深度财经报道

【往期回顾】

关键词: 荔浦芋头 已经成为 秭归脐橙

最新新闻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