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。《毛诗-大序》载:“诗者,志之所之也。在心为志,发言为诗”。南宋严羽《沧浪诗话》云:“诗者,吟咏性情也”。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。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,诗和音乐、舞蹈结合在一起,统称为诗歌。中国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诗歌鉴赏技巧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!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!
2、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一
【资料图】
3、 一、从诗歌的标题看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
4、 感弄猴人赐朱绂
5、 罗 隐
6、 十二三年就试期,五湖烟月奈相违。
7、 何如学取孙供奉,一笑君王便着绯。
8、 “弄猴人”是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。唐代黄巢起义爆发时,唐昭宗逃难,随驾的伎艺人就有一个耍猴的。“弄猴人”把猴子驯养得很好,居然可以随朝站班。唐昭宗很高兴,便赏赐耍猴艺人五品官职。五品官袍为红色,即“赐朱绂”。这位杂耍艺人则被称为“孙供奉”。 昭宗赏赐孙供奉官职这件事本身就很荒唐,从侧面也表明了唐昭宗昏庸至极,亡国之祸临头,不急于求人才,谋国事,而仍在赏猴戏,图享乐。对罗隐来说,这件事却是一种辛辣的讽刺。他寒窗十年,读书赴考,十试不中,依旧布衣。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,他不免刺痛于心,于是写下了这首诗,用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,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,泄愤懑,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。
9、 这类标题的诗歌还有很多,如《逢入京使》《剑门道中遇微雨》《闻乐天授江州司马》《夜上受降城闻笛》等等。
10、 二、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
11、 惜牡丹花
12、 白居易
13、 惆怅阶前红牡丹,
14、 晚来惟有两枝残。
15、 明朝风起应吹尽,
16、 夜惜衰红把火看。
17、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,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。而白居易这首《惜牡丹花》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。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,此诗一反常情,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,以“把火”照花的新颖立意表现了对牡丹花的无限怜惜,寄寓了岁月流逝、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,此种怜惜之意、伤春之感从标题中的“惜”字可见一斑。
18、 这类标题的诗歌还有《悯农》《伤田家》《春怨》《书愤》《哭晁卿衡》《怀吴中冯秀才》《桃林夜贺晋公》《汾上惊秋》等等。我们要找准凝聚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,看其词性、成分、情感特征、内容及涉及对象,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。
19、 三、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,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
20、 阅读下面的诗句:
21、 洞房昨夜停红烛,待晓堂前拜舅姑。
22、 妆罢低声问夫婿,画眉深浅入时无?
23、 这首诗有两个标题 ,其一为《闺意》,这个标题可以暗示读者此诗写的是闺中新妇的心意。首句写成婚,次句写拜见公婆。由于拜见公婆是一件大事,所以新妇一早起了床,在红烛光照中装扮,等待天明,好去堂前行礼。这时,她心里不免忧虑,自己的装扮会不会讨公婆的喜欢呢?因此,后两句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。在用心梳好妆,画好眉之后,还是觉得没有把握,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。由于是新妇,当然面含羞涩,于是之后的`低声一问,便合情合理了。
24、 这首诗的另一标题为《近试上张水部》。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歌写作的意图。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,时兴“行卷”,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,以希望得到其称扬并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。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,是水部员外郎张籍。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又乐于提拔后进而与韩愈齐名。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官的要求,因此写下此诗,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。此诗以新妇自比,以新郎比张籍,以公婆比主考官,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。
25、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得到了张籍的回复,张籍也回赠了朱庆馀一首诗,即《酬朱庆馀》:
26、 越女新妆出镜心,自知明艳更沉吟。
27、 齐纨未足时人贵,一曲菱歌敌万金。
28、 在这首诗中,张籍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,相貌、歌喉俱佳,因此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赏识,暗示他不必为考试而担心。
29、 四、从标题推知诗歌的具体内容
30、 如《过故人庄》《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》《早发白帝城》《秋晓行南谷经荒村》《润州听暮角》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等。这类诗歌的标题往往对诗歌的内容有明显的提示或概括作用,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、缘起等内容在标题中向读者作交代。因此,赏析这类诗歌时抓住标题中交代的主要事件,就会把握住诗人在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。
31、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二
32、 一、分析意境型
33、 1.提问方式:
34、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?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?
35、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?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?
36、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?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?
37、 2.解答分析:
38、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。所谓意境,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(即意象)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。它包括景、情、境三个方面。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。
39、 3.答题步骤:
40、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。
41、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,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。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,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,语言力求优美。
42、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。
43、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,例如孤寂冷清、恬静优美、雄浑壮阔、萧瑟凄凉、明净绚丽、幽静深寂等,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。
44、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45、 切忌空洞,要答具体。比如光答“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”是不行的,应答出为什么而“感伤” 。
46、 4.答题示例:
47、 绝句二首( 其一)
48、 杜甫
49、 迟日江山丽,春风花草香。
50、 泥融飞燕子,沙暖睡鸳鸯。
51、 注:此诗写于诗人经过“一岁四行役”的奔波流离之后,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。
52、 问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?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?请简要分析。
53、 答(步骤一)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:春天阳光普照,四野青绿,江水映日,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,泥融土湿,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,日丽沙暖,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。
54、 (步骤二)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。
55、 (步骤三)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。
56、 二、分析形象型
57、 1.提问格式:
58、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?
59、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?
60、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,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?
61、 2.解答分析:
62、 形象(意象):A、人(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);B、物(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);C、景(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)
63、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,意境凸现形象。
64、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。
65、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,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。
66、 3.答题步骤:
67、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。
68、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。
69、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(情感、理想、追求、品性等)。
70、 4.答题示例:
71、 早 梅
72、 张渭
73、 一树寒梅白玉条,迥临村路傍溪桥。
74、 不知近水花先发,疑是经冬雪未消。
75、 问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?
76、 答 (步骤一)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、迎风而发的形象。
77、 (步骤二)“寒”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;“迥”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;“白玉条”之喻、疑梅为雪之错觉,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。
78、 (步骤三)作者以梅自喻,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、坚韧刚强、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。
79、 三、分析语言特色型
80、 1.提问方式:
81、 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?
82、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。
83、 ⑶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。
84、 2.解答分析:
85、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,而且要品味整首诗(词)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。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、炼字,阐述字词运用巧妙,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。
86、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:清新自然、明快清新、平淡自然、朴实无华、明快浅显、明快直露、明白晓畅、流畅自然、多用口语、通俗易懂、华美绚丽、辞藻华丽、深沉隽永、委婉含蓄、含蓄深沉、雄浑豪放、笔调婉约、缠绵哀怨、温婉悲凉、庄谐俱见、简练生动、简练传神、准确精练、生动形象、准确传神等。
87、 3.答题步骤:
88、 ⑴明特色: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。
89、 ⑵列例证: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。
90、 ⑶析作用: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。
91、 4.答题示例:
92、 春 怨
93、 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。
94、 啼时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。
95、 问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。
96、 答(步骤一)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,口语化。
97、 (步骤二)“黄莺儿”是儿化音,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。“啼时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”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。
98、 (步骤三)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。
99、 四、分析技巧型
100、 1.提问方式:
101、 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(表现手法、艺术手法、艺术技巧)?
102、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(艺术手法、表达技巧)。
103、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?有何效果?
104、 ⑷这首诗(某某诗句)在写景(抒情、描写人物/某某)上有什么特点?
105、 2.解答分析:
106、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,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、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。
107、 3.答题步骤:
108、 ⑴明手法: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。
109、 ⑵释理由: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。
110、 ⑶析作用: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。
111、 4.答题示例:
112、 早 行
113、 陈与义
114、 露侵驼褐晓寒轻,星斗阑干分外明。
115、 寂寞小桥和梦过,稻田深处草虫鸣。
116、 问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?有何效果?
117、 答(步骤一)主要用了反衬手法。
118、 (步骤二)天未放亮,星斗纵横,分外明亮,反衬夜色之暗;“草虫鸣”反衬出环境的寂静。
119、 (步骤三)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,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。
120、 五、分析构思( 结构思路) 型
121、 1.提问方法:
122、 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?
123、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。
124、 2.解答分析:
125、 诗歌有思路,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。那么,分析诗的结构思路,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。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,有的先叙事后抒情,还有铺垫、过渡、烘托、起承转合之说。
126、 3.答题步骤:
127、 ⑴概述诗句的内容。
128、 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。
129、 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。
130、 4.答题示例:
131、 山房春事
132、 岑参
133、 梁园日暮乱飞鸦,极目萧条三两家。
134、 庭树不知人去尽,春来还发旧时花。
135、 问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。
136、 答(步骤一)一、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——仰望空中乱鸦翻飞,遥望前方一片萧条;三、四句以“旧时花开”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。
137、 (步骤二)这样,一、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,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,三、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,显示主旨。
138、 (步骤三)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。
139、 六、炼字型
140、 1.提问方式:
141、 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?为什么?
142、 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,你认为它好在哪里?
143、 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,并作具体分析。
144、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?请作具体分析。
145、 ⑸对诗中某个字,你认为写得好不好?为什么?
146、 ⑹诗中某字用得好,你同意这种说法吗?为什么?
147、 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,你认为哪个更好?试作分析。
148、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,你认为哪个更好?为什么?
149、 ⑼这首诗(某句)的诗眼是某字,试作分析。
150、 2.解答分析:
151、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,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。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,得放在句中,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。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:深刻、含蓄、突出、生动、形象、传神等。
152、 炼字的角度:动词、形容词(重叠运用的、活用作动词的、表色彩的)、数词、虚词。
153、 3.答题步骤:
154、 ⑴释含义: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。
155、 ⑵描景象: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。
156、 ⑶点作用: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,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。
157、 4.答题示例:
158、 南浦别
159、 白居易
160、 南浦凄凄别,西风袅袅秋。
161、 一看肠一断,好去莫回头。
162、 问 前人认为, “看”字看似平常,实际上非常传神,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。你同意这种说法吗?为什么?
163、 答 同意。
164、 (步骤一)看,在诗中指回望。
165、 (步骤二)离人孤独地走了,还频频回望,每一次回望,都令自己肝肠寸断。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,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。
166、 (步骤三)只一“看”字,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。
本文[高级伪原创标题]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关键词: